“十二”生肖有着關聯,先秦時期古人對生肖對應動物有着各自定位,例如先秦文獻《詩經》中《碩鼠》《相鼠》兩篇詩文對鼠進行了描寫,雖然內容鼠有關,但是借鼠喻人,足以窺見鼠時人心中形象。瞭解基礎上,生肖對應動物形象成為藝術創作素材之一。
實鼠,牛轉乾坤:生肖切換,是元旦、春節是立春?
2021年1月1日(農曆2020年十一月十八)到2021年2月2日(農曆2021年臘月二十一)之間出生孩子,應該屬鼠,而2021年2月3日(農曆2021年臘月二十二)後出生孩子,即便是沒到春節呢,按理説是屬牛。
這個過程實際上比複雜,況且十二生肖不是一夜功夫形成。開始可能幾個,朝代更替、文化累積和沉澱,發展十二個。即使這樣,不能排除有可能名額超出,超額後,後篩選,優勝劣汰,湊夠十二個。不過,這只是猜測,因為缺乏考證。
2020年,庚子鼠年流年不利,是十二生肖鍋?
“全世界説中國話,孔夫子國際化”,伴我們國家實力增強,文化輸出是可逆轉趨勢,相信未來外國人給祖先燒紙錢,會信生肖,然後出門看曆。
十二生肖起源可以追述到什麼時候?那麼老鼠為何能居十二生肖首?鼠年説鼠,大錘和您聊聊生肖“鼠”故事~
百度原文:”生肖是從立春而不是從正月初一農曆新年開始算”,描述錯誤,生肖是正月初一農曆新年開始起算,而不是立春。 原因:2017年,國家質檢總局、國家標準委批准發佈《農曆編算和頒行》,確定生肖起算是農曆正月初一開始。 證明:國家標準|GB/T 336
每年一次,鼠年出生皇帝和皇后,《大明風華》裏有一位
2020年1月25日—2021年2月11日,農曆庚子年(鼠年),閏四月,國慶節中秋節。
鼠年話生肖:十二生肖紀年遠溯戰國,受多元域外文化影響
我們説12生肖,那麼生肖是什麼意思呢?“肖”這個字讀音應該是四聲,而不是我們誤讀一聲,意思是相似,生即是出生,“生肖”就是指人出生年份某個動物相似。
“子鼠,丑牛,寅虎,卯兔,辰龍,巳蛇,午馬,未羊,申猴,酉雞,戌狗,亥豬”,很多人出口能地背出來,那麼動物之前“子,醜,寅,卯,辰,巳,午,,申,酉,戌,亥”怎麼理解呢?相信人會犯了難。這十二地支,來計時和計月。時候一個時辰相當於我們現在兩個時,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,子時,午夜23點凌晨1點。而子月呢,冬至這個月份了。
與十二生肖相關記載來於春秋時《詩經》,提到了生肖馬,《詩經·小雅》有載“吉日庚午,即我馬”,庚午吉日時辰,是躍馬出獵好日子。這時候人們有動物和時辰對應一起意識了。
1975年於湖北雲夢縣睡虎地11號墓出土《日書》裏,通過五行學説觀測民眾婚喪嫁娶、生老病死,其中有涉及十二種動物十二地支對應出現,雖然和現在生肖有所出入,但應該是有記載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雛形。
到了東漢,思想家王充他具有科學批判思維著作《論衡》物勢篇裏,地提到了12種動物,生肖和地支地一一應,是目前公認記載十二生肖文獻。
通過這首詩可以説,十二生肖魏晉南北朝時期大眾熟知運用了。
十二生肖起源,大家知道應該是口口相傳神話故事。比如玉皇大帝選動物定屬相,本來選是貓,結果老鼠騙了,老鼠騎牛角上,第一個到達了。
但是神話故事畢民間娛樂,嚴謹的説法是,這12種動物是來於我們祖先圖騰崇拜。條件情況下,人和動物交鋒是不可避免,人和環境接觸密切。思想意識矇昧開情況下,我們祖先動物們身上超越人類力量感到敬畏,比如説於老虎迅猛、於馬速度、於牛力氣、於猴子……所以他們這種敬畏化為一種敬仰,精神意志上和動物特性締結,並作為氏族崇敬標誌,圖騰崇拜影響下,將動物作為了紀年方法,用以切割區分時間。
大家可以發現,動物崇拜,是經歷了一番篩選和剔除,留下我們現在見到12種動物,這12種動物,是我們生活中常見到且大多數都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。龍這種存在動物,寄予了人們各種關於祥瑞期翼,所以它是人們生活中精神產物,體現出我們民俗文化積澱。
我們確定了,12生肖和十二地支關係後,生肖排序,主要是動物習性標準。比如説子時是深夜11到1點,老鼠這個時候出來活動尋找食物。時是現在凌晨1到3點,牛反芻時候。
寅時是3到5點,老虎出來覓食,。卯時是清晨5到7點,月亮太陽交替,一指月亮上玉兔,二是兔子出洞活動時間。辰時是早上7到9點,神話傳説中羣龍行雨時。
巳時9到11點,蛇歸洞墮怠時。午時11點到1點,一天中陽氣時候,代表馬陽剛氣。未時1點到3點,羊兒坡吃草,可以看到很多放羊畫面是陽光。
申時3到5點,猴子活躍時候。酉時是5到7點,在外刨食一天雞歸窩。戌時7到9點,夜深人靜,只有狗地守候門户。亥時9到11點,人們陷入熟睡,豬和人作息規律相似,沉睡之中。
可以看到古人動物習性觀察緻入微,我們現代人環境疏離,很多人接觸到動物,論觀察到它們生存習性了。
雖然有句語叫做“過街老鼠人人喊打”,可以看出人和鼠之間對立關係,但是老鼠本身性格,是人類佩服和忌憚。記得時候,家裏進了老鼠放老鼠藥時候奶奶會讓我們小孩子不要説話,説如果老鼠聽到它不吃了。可見老鼠我們人類認知裏,是具有智慧生物。不僅咱們中國,迪士尼經典動畫《貓和老鼠》裏,老鼠傑瑞塑造機智。
十二生肖,叫屬相,是中國十二地支相配人出生年份十二種動物,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形象化代表,即子(鼠)、醜(牛)、寅(虎)、卯(兔)、辰(龍)、巳(蛇)、午(馬)、(羊)、申(猴)、酉(雞)、戌(狗)、亥(豬)。
上古人古代晝夜十二時辰角度解説地支和肖獸配屬關係。而後,十二時辰的啓發下,發明瞭十二個生肖排序。
子時:夜半,又名子夜、中夜:十二時辰第一個時辰。(北京時間23時01時)。
夜間11點次日凌晨1點,屬子時,老鼠趁夜深人靜,活動時,故稱“子鼠”。
時:雞鳴,又名荒雞:十二時辰第二個時辰。(北京時間01時03時)。
凌晨1點3點,屬時。牛習慣夜間吃草,農家常深夜起來挑燈喂牛,故稱“丑牛”。
寅時:平旦,稱黎明、早晨、日旦:時是夜日交替之際。(北京時間03時05時)。
凌晨3點5點,屬寅時。此時晝伏夜行老虎,古人常會此時聽到虎嘯聲,故稱“寅虎”。
卯時:日出,又名日始、破曉、旭日,指太陽露臉,冉冉初升那段時間。(北京時間05時07時)。
清晨5點7點,屬卯時。天剛亮,兔子出窩,喜歡吃帶有晨露青草,故稱“卯兔”。
辰時:食時,又名早食:古人“朝食”之時吃飯時間,(北京時間07時09時)。
早晨7點9點,屬辰時。此時起霧,傳説龍喜騰雲駕霧,值旭日東昇,蒸蒸日上,故稱“辰龍”。
延伸閱讀…
巳時:隅中,又名日禺:臨近中午時候稱為隅中。(北京時間09時11時)。
上午9點11點,屬巳時。大霧散去,豔陽高照,蛇類出洞覓食,故稱“巳蛇”。
午時:日中,又名日、中午:(北京時間11時13時)。
中午11點午後1點,屬午時。古時野馬人類馴服,每當午時,四處奔跑嘶鳴,故稱“午馬”。
未時:日昳,又名日跌、日央:太陽偏西日跌。(北京時間13時15時)。
午後1點3點,屬未時。有地方管此時“羊出坡”,意思是放羊時候,故稱“未羊”。
申時:哺時,又名日鋪、夕食:(北京時間15時17時)。
下午3點5點,屬申時。太陽偏西了,猴子喜此時啼叫,故稱“申猴”。
酉時:日入,又名日落、日沉、傍晚:意太陽落山時候。(北京時間17時19時)。
巴比倫黃道十二宮,是地球繞着太陽公轉一週(一年)時,從地球觀測太陽背後恆星分佈(星座),每一宮代表十二個月中某一月,前4世紀傳入古典希臘後,希臘語稱為zōdiakos kuklos「黃道帶」(翻為「小動物圈」,zōdiakos意為小動物)[3]。
十二生肖應十二地支。採行太歲和干支紀年後,每一生肖代表十二歲中某一年,如東漢《太平經》〈有德人祿命訣〉:「寅、申之歲……寅文章,木鄉,山林猛獸,不可當。但宜,天遣令狩,數見,多畏之者,名之為虎……申為其衝,了相亡,多畏夜,但能緣木上下」,文中將虎和寅、(緣木上下)猴和申配,可見得生肖和干支紀年東漢時已有應。後世生肖多年相配,供人推算年命。但先秦日書中,生肖用來配日,紀日干支十二支相配,於佔盜,追捕盜賊[4]。《抱朴子》記載「山中寅日,有自稱虞吏者,虎;稱當路君者,狼;稱令長者,老狸。卯日稱丈人者,兔;稱東王父者,麋也;稱西王母者,鹿。……」,將干支紀日和多種動物相配,於登山涉水時,施行劾鬼禁法術(這些鬼神是動物變化而成,若知其物名,則不能為害)。
巴比倫黃道十二宮動物之外,有雙子、室女、半人馬人形圖像。學者普遍斷定它十二生肖無論組成、排列順序和運用方面截然不同,有淵源。[5][6][7][8][9][10]
現行十二生肖動物,定形於東漢。戰國時期,有組合。
先秦文獻如《詩經》、《左傳》,當時已有馬、牛、龍、蛇午、醜、辰、巳四支相配應記載。但於十二生肖民間所用,受先秦上層文人重視,而沒有十二種動物十二地支相配地記載下來。傳世文獻中十二生肖記載,首見於東漢王充《論衡》。[13]
有關十二生肖記錄甘肅天水放馬灘和湖北雲夢睡虎地甲、乙兩種《日書》。睡虎地甲、乙兩種《日書》抄本寫成年代前250年前246年,其內容形成年代前278年左右;放馬灘《日書》年代睡虎地《日書》相去,其甲本內容睡虎地《日書》晚出,但前者抄寫年代則晚於後者,兩本秦隸系統《日書》內容和編寫年代於前3世紀。[14][12]有第三部《日書》值得一提,湖北隨州市孔家坡墓出土了《日書》十二生肖記錄,下葬年代前142年。
延伸閱讀…
三部《日書》中《盜者》篇,十二支配十二獸占卜盜者,內容包括盜者相貌、性別、藏身之處及性格、特長、身份。盜者認為十二生肖有着某種聯繫,人們可以通過相關生肖來預判盜者相貌以及藏身之處。此外,睡虎地《日書》中有類《十二支死咎》篇,十二地支與詞配合進行占卜。[11]
關於十二生肖起源有很多説法,雖然許多人認定十二生肖應有其本土起源,但於十二生肖如何形成及其來,無定論和共識。主張十二生肖源自華夏本土論者,有三類[15][16]:
民間傳説則認十二生肖由來是玉皇大帝讓所有動物來舉行賽跑競賽,到達目的地十二種動物,選為生肖表徵。這個傳説主要情節是環繞「貓、鼠、牛」三種動物上,傳説貓老鼠跑得,他們求牛幫渡河,途中老鼠起了歹意,將貓推下水,然後到目的地時,全力向前衝刺,取得冠軍,其後次序是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,從此後,落水貓老鼠懷恨心,見到老鼠追殺一番[17]。
另一種説法是如來佛祖指定十二種動物鎮守通天路,每種動物輪值一年。大勢菩薩發帖請受選動物前來,並按序排列貓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。但為首貓得,溜走了,於是老鼠成了第一位,然後一頭豬跑來排在後。當佛祖駕臨時,貓沒有回來。佛祖懲罰貓,場十二種動物分配工作——鼠開始而豬結束。於是,十二生肖中見了「貓」[18]。
《爾雅》月陰月陽、歲歲陽名稱干支有關係,然細節無人得知。於古人何以採用這些名稱,其含義為何,學界眾説紛紜,莫衷一是。近年來,聶鴻音和黃振華嘗試藏緬語系中尋求解決方案,提出“歲陰”出自藏緬語十二獸和“歲陽”出自藏緬語五行,兩者是古藏緬語同音轉寫。孔慶典前人聶鴻音和黃振華 (1999) 與(2007) 研究基礎上,進一步楚帛書《月忌》和《爾雅·釋天》中所載歲陰(十二歲名)和月陰(十二月名)名稱,現代藏緬語系(舉例數排名彝語支、羌語支、緬語支和藏語支),乃至蒙古語和日語20世紀現代語言加以比,語音角度推論歲陰、月陰名稱為十二生肖原型。 [11]
楚帛書是1942年湖南長沙子彈庫出土帛書。楚帛書年代Cook和李零 (2004) 前300年,即可知年代雖於秦簡《日書》,但相去,兩者出土文獻年代於前3世紀,[19]秦簡《日書》所載十二獸今日所熟悉十二生肖,而楚帛書十二月名,孔慶典認為是藏緬語版十二獸。 [11]
孔慶典認為十二生肖是起源先秦某個藏緬語系民族,後來傳播中國和印度。[11]
前1千年以來巴比倫黃道十二宮體系開始遍及埃及、[21][22]希臘、[23]羅馬[24]和印度[25]西方古文明國。黃道十二宮隋唐時傳入中國,叫做「十二星宮」,韓愈、蘇東坡自己十二宮星座算命。十二星宮傳入中國後,本土道教吸收,並中國傳統曆法中十二地支應起來[26]。
十二地支起源於商朝,,但目前可見實物商朝甲骨文。十二生肖見於戰國晚期秦簡,東漢時生肖和干支紀年搭配。干支紀年加以簡化,變成只用生肖紀年,生肖紀年法中國周邊少數民族所使用曆法影響,西北地區,分佈範圍甚廣。突厥興起以來,開始遍及歐亞東陸大半,其中包括了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吐蕃,和蒙古草原、哈薩克草原、及西伯利亞南部,乃至部分東歐大草原突厥語部落。[27][28][29][30]
這套易懂12週期循環曆法,同時期唐朝內地、東北平原渤海、新羅和日本所使用60週期循環干支紀年法形成比,不過屬於中國曆法體系。記載,生活葉尼塞河下游黠戛斯使用過回鶻十二生肖紀年法。[31]十二生肖紀年法後世突厥、蒙古和哈薩克族曆法有着影響。[32][33][34][35]據匈牙利學者Rona-Tas (1999) 指出匈牙利語中「龍」是匈牙利人早期中世紀時使用突厥十二生肖紀年法時引入。[36]
據現存資料自6世紀起,生肖紀年突厥人使用,其後開始擴散歐亞大陸,並周邊突厥語民族傳播,與此同時青藏高原吐蕃開始使用生肖紀年法。生肖紀年法中國周邊少數民族所使用曆法影響,其中還包括西南少數民族,西北地區,分佈範圍甚廣,其影響中亞,乃至早期中世紀東歐地區。[27][28][29][30][36]
有關十二生肖紀年文獻記載,始見於《周書》《宇文護傳》,其中一封宇文護(515年—572年)家信裏提到生年屬相,由此可知當時北周中原境內民間已有十二生肖紀年。有關突厥與中原紀年法傳世文獻中記錄見於《隋書》,其中提到沙缽略可汗584年致書中所用」「辰年」,「辰年」是地支來表示年代方式,但並通用於漢文中,是中原傳統干支紀年同義詞。同書記載了586年隋朝突厥頒行曆法,不過突厥人一段時間內採納中原干支紀年,而出土資料顯示,直到10世紀末左右,干支紀年首次出現西州(吐魯番)回鶻人突厥文文獻之中,此期間,突厥人使用是生肖紀年法。[1][31]
突厥十二生肖紀年記載出自571年布穀碑(英語:Bugut inscription),其中提到了「兔年」。[1]《布穀碑》是一塊屬於早期蒙古高原突厥王子石碑,粟特文和梵文兩個譯本撰成,年代屬突厥分裂之前,是已知突厥碑銘。有學者因此而斷定8世紀古突厥文是粟特文發展而來,不過有學者如Ishjatms (1996) 認為古突厥文是漢字衍生版,蒙古人民共和國色楞格河下游1世紀匈奴墓葬出土了類似陶文匈奴字符。[37][38][39]於突厥紀年法史料,有關6世紀10世紀之間生肖紀年記錄分佈勻,一些能見到紀年碑銘包括8世紀葛勒可汗所立《磨延啜碑》、《鐵爾渾碑》和牟羽可汗所立《台斯碑》。[1]
十二生肖紀年法,10世紀初突厥人出現了五行生肖法,其特徵是生肖分類五行之一輔助分類詞組合在一起,這種五行+生肖組合可以地轉化相應干支紀年。如此跳出了生肖紀年原有12年週期,理論上達到了60個紀年週期,而言少數民族,五行+生肖組合要天干+五行+生肖組合和易懂。其中主要見於10世紀11世紀初高昌回鶻文獻。[1]
納音干支相配見於戰國末年時期睡虎地《日書》和西漢時期《銀雀山漢簡》,從出土資料年代,其起源可能前2世紀左右。其後五行替代了角、微、宮、商、羽五音並細化,儘管歷史,五行納音內容變化,五行納音中無論如何演變,其60甲子五行屬性劃分。吐魯番阿斯塔那墓出土歷日可知,納音7世紀中葉起唐朝西州地區進入曆書,840年回鶻汗國滅亡,而部分回鶻人西遷至該地後,開始進一步將生肖法改造60循環週期納音生肖法。14世紀高昌回鶻人的曆書中出現了「五行山嶽土」與「五行礦中金」五行納音語。以下法國學者Bazin (1991) 提出五行(納音)生肖應方案列表。[1]
吐蕃史前曆法,即7世紀以前,考證,但文獻記載,最初吐蕃只有十二生肖紀年,隨後十二生肖和五行結合,繼之五行分陰陽十數,替代十天干,十二生肖代十二地支,構成60年循環週期。[13]有文獻記載曆曆書《暮人金算》、《達那窮瓦多》、《市算八十卷》、《珠古地方冬、夏至圖表》(珠古地方指今青海)、《李地方屬年》(李地方指今新疆和闐)、《算六十》(窮部吐蕃姓氏)典籍於704年吐蕃,認為典籍是突厥或中原這兩個地區傳入,《算六十》記載五行+生肖組合突厥曆法相似。[30]
陰陽五行生肖法見於位於今西藏拉薩821年《唐蕃會盟碑》上所載日期,此碑用吐蕃文和漢文記載了長安會盟內容。[1]
長安會盟日期所指三種紀年方式,彝泰七年、長慶元年代表雙方官方年號,其中彝泰吐蕃唯一年號,與中原建立邦交時臨時所用,意圖強調地位,「陰鐵(金)牛年冬十月十日」是雙方接受紀年方式。821年是辛丑年,即牛年,漢蕃牛年指同一年。「陽水虎年」與「陰水兔年」指壬寅年癸卯年。[13][1]此外,西夏時期敦煌莫高窟有吐蕃文題記日期「陽水鼠年」(832年)與「陽木虎年」(834年),內容365號洞窟寺落成和祭祀開光,美國學者W. South Coblin外翻譯成英文。其中漢蕃文字提到一位9世紀中葉沙州漢人僧侶洪辯,應為題記作者。[1]
與突厥人五行(納音)生肖法是,吐蕃陰陽五行生肖法中五行只同天干有關,而地支無涉,前者五行一個天干與地支聯,兩種方法不能互代。[1]不過吐蕃這套紀年方法,並不是很流行,時間內使用易懂十二生肖紀年法。《敦煌吐蕃文歷史文書大事編年》所記650年763年110餘年間大事,只用十二生肖紀年。[30]而僅出土民間購買契約文書而言,可斷定9世紀時吐蕃,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採用生肖紀年法。大英博物館斯坦因藏品32號另有一副觀音畫像題記,吐蕃文日期為「龍年」,即漢文「丙辰年九月十五日月盈日」,吐蕃文日期使用是具有西北風格十二生肖紀年法。[1]
生肖可和年、月、日、時應,這是因為干支或地支去紀年、月、日、時,地支生肖加以代換。目前人們習慣生肖年,而命理學用生肖表示時辰,其因為干支和十二時辰制現代常用度,所以生肖表示而已。
農曆換干支和生肖起始點正月初一,因為農曆曆法,一年正月初一首。八字命理換干支起始點立春,因為八字所用星命月以十二個節氣劃分一年月份,其一年立春首[40][41][42]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