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頭節,稱「龍抬頭節」、「青龍節」、「春龍節」,節日日期農曆二月初二,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。民間傳説,此為主管雲雨龍王抬頭日,意謂著此後雨水會。有人認為「龍抬頭」指是百蟲開始於初春甦醒:如話説「二月二,龍抬頭,蠍子、蜈蚣露頭。」中國傳統中歷代祭祀伏羲和女媧太昊陵廟會(稱人祖廟會)於農曆二月二開始。[1]

「二月二,龍抬頭」,傳説夏曆二月初二,降雨神龍王抬起頭來。意味今後雨水會多了起來,有利於耕種。一種説法是龍王思念失去女兒,因此總是農曆二月初二這天海底抬頭出來,望着失去女兒方向,寄思念。

作為「龍抬頭」二月初二則正式開始於元朝,《析津志》記載:「二月二,謂龍抬頭」[2]。明代、清代該節日開始盛行,清人潘榮陛《帝京歲時紀勝》記載:

古代中國是農耕主國家,所以人們農業重視,二月處在「雨水」、「驚蟄」、「春分」三個節氣之間,這時農作物需要雨水時期,故農民多透過龍崇拜來祈雨。另外、有二月初一稱為「春龍節」説法,《中華全國風俗志》記載:

2023年2月21日是農曆二月初二,傳統習俗中「龍抬頭」日子,民間傳説,龍王掌管雲和雨,「二月二龍抬頭」龍王抬頭,此後雨水會,有利於耕種,因此古人於這天重視。

每個地方於龍抬頭習俗和説法盡,有些地方認為這天才算是農曆年結束,到了這天以前會拜年;地方認為龍抬頭時,百蟲會甦醒,古人會這天燻牀,希望蟲趕走,希望蟲可以繼續躲洞穴不要出來。另外龍抬頭有相關飲食習俗。

有些地方吃「春餅」,春捲、潤餅,它外皮如蟬翼,狀似龍鱗;會吃像葱油餅這樣烙餅,寓意為「龍皮」。

寓意為「龍鬚麵」,配料沒有講究,但會強調是細如髮絲的麵條,有些地方會麵中加入餛飩,餛飩麵如「龍戲珠」,是吉祥象徵。

延伸閱讀…

龍抬頭- 維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書

龍抬頭_百度百科

餃子形似耳朵,因此有人會吃餃子做「龍耳」。

豬頭向來是古人祭神必備供品,請神明享用後,自己食用,名「吃龍頭」,期盼運喜事能臨頭。

明、開始會有人油炸葷或素麵餅,寓意是「吃龍膽」,古人喊這種食物叫「薰蟲」,呼應趕走蟲類希望。

延伸閱讀…

今日農曆二月二「龍抬頭」 命理師教1招引龍錢發財吃這些增運

二月二龍抬頭丨除了剪頭髮,這一天還可以做點啥?

相傳人間犯了上天大忌,使得玉帝震怒,下令三年不準降雨,龍王捨百姓受災挨餓而降雨,因此遭罰下凡受苦,返回天庭唯一條件是「金豆開花」,人們拯救龍王四處奔走想辦法,有人無意間發現正在曝曬玉米像金豆,金豆炒開變成爆米花「金豆開花」,龍王因此順利返回天庭,這個傳説衍伸出要這天吃炒豆或爆米花習俗。

這天做針線活,相傳這天蒼龍會抬頭觀望天下,使用針線會刺傷龍眼睛。

有些地方這天洗衣服,認為可能會損傷龍皮膚。

農曆十二月十六是「尾牙」,而「頭牙」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,相傳是土地公「上任」日子,有一説是土地公生日,土地公不只保佑日常生活大小事,視為財神,因此這天可以帶著、蘿蔔糕、鳳梨、橘子、蘋果拜土地公,求祂保佑事業、財運順利,能夠。

相關文章